18世纪下半叶“交响乐之父”海顿、“音乐天才”莫扎特和“乐圣”贝多芬三位音乐大师,先后以维也纳为生活、创作的中心而形成了一个群体,这个群体就是“维也纳古典乐派”。他们追求美的观念、强调风格的高雅,给予人们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这三位作曲家既存在共同的艺术理想和艺术风格,同时又保持着传承关系。他们的音乐实践对欧洲音乐史产生了久远的影响,在音乐史上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本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探寻全新演出观赏模式,演奏与讲解并重,通过上海爱乐乐团演奏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位著名大师的乐曲,剖析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性,同时特邀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资深乐评人韩斌作现场讲解,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领略音乐文化,带领观众“漫步维也纳”。
演出地点:
奉贤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
演出时间:
欢迎全校师生届时莅临欣赏。
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校团委
附演出信息:
1、节目单
W.A. 莫扎特(1756-1791): E大调第三钢琴三重奏 K542 第一乐章
L.V. 贝多芬(1770-1827):降B大调第六钢琴三重奏 作品97 (大公) 第四乐章
F.J. 海顿(1732-1809):G大调弦乐四重奏 作品76之一 第一乐章
F.J. 海顿(1732-1809):C大调弦乐四重奏 作品76之三(皇帝)第二乐章
L.V. 贝多芬(1770-1827):C小调弦乐四重奏作品18之四 第一乐章
W.A. 莫扎特(1756-1791):D大调长笛四重奏 K285 第一乐章
W.A. 莫扎特(1756-1791):A大调单簧管五重奏 K581 第一乐章
L.V. 贝多芬(1770-1827):降E大调钢琴木管五重奏作品16 第四乐章
Ramble in Vienna
Wolfgang Amadeus Mozart:Piano Trio No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Trio No
Franz Joseph Haydn: String Quartet in G major, Op.76 No.1 (1st Movement)
Franz Joseph Haydn: String Quartet in C major, Op.76 No.3 “Emperor” (2nd Movement)
Ludwig van Beethoven: String Quartet No
Wolfgang Amadeus Mozart:Flute Quartet in D major, K.285 (1st Movement)
Wolfgang Amadeus Mozart:Clarinet Quintet in A major, K.581 (1st Movement)
Ludwig van Beethoven: Piano Quintet in E-flat major, Op.16 (4th Movement)
2、爱乐乐团简介
上海爱乐乐团创建于2004年,现任艺术总监为著名指挥
3、韩斌简介
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音乐学家,上海大剧院专任讲师、苏州大剧院专任讲师,东方艺术中心、上海交响乐爱好者协会、上海歌剧院、杭州图书馆特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音乐文献学、歌剧、合唱学。参与研发的《上音历史唱片可干预智能化修复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曾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科技创新奖,参与项目《珍贵历史音频修复与数字化保存技术研究》荣获201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先后出版《西方合唱音乐纵览》、《德彪西》、《二十世纪歌唱大师》、《最后的浪漫主义者》、《钢琴的故事》、《音乐学新论:音乐学的学科领域与研究规范》(独立承担《音乐学研究工具与使用方法》一章)等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