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级学科点名称:材料化学工程
专业代码:0817Z1
2017年6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识各种新型材料的研制、加工和测试分析技术,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技能和外语水平,能独立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培养年限为5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学位论文时间不应少于1.5年。课程学习成绩有效期为5年。硕士研究生提前修完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学分,成绩优良,并在科研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可申请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在校时间不得少于2学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
1:光电材料制备
2:高分子材料与加工
3:新能源材料
4:建筑节能材料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规定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必修环节三大类,其中学位课程又分为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两类,非学位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的总学分不少于31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4学分,非学位课程包括专业选修课不少于14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研究生个人培养方案课程选择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修。
材料化学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
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表
课 程
类 别
| 课 程
编 号
| 课 程 名 称
| 课时/学分
| 开课学期
| 任 课
教 师
| 备 注
|
1
| 2
|
学
位
课
| 公
共
课
| DG28020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2
|
| √
| 马教部
| 必修
|
DG1102004
| 通用学术英语 I
| 32/2
| √
|
| 外语学院
| 必修
|
DG1102005
| 通用学术英语 II
| 32/2
|
| √
| 外语学院
| 必修
|
DG2202009
| 应用数理统计基础
| 16/1
| √
|
| 理学院
| ≥2学分
|
DG2202010
| 多元统计分析
| 16/1
| √
|
|
DG2202011
| 积分变换及其应用
| 16/1
| √
|
|
DG2202012
| 数值计算
| 16/1
| √
|
|
DG2202013
| 最优化理论及应用
| 16/1
| √
|
|
DG2202014
| 矩阵论
| 16/1
| √
|
|
DG2202015
| 应用随机过程
| 16/1
| √
|
|
专
业
基础课
| DG0102005
| 材料化学与工艺★
| 48/3
|
| √
| 张彦
| 必修
|
DG0102003
| 专业外语★
| 16/1
|
| √
| 章冬云
| 必修
|
DZ0102001
| 新能源材料与电池●
| 48/3
|
| √
| 高群
|
≥2学分
|
DZ0102002
| 晶体生长与凝固技术●
| 48/3
|
| √
| 徐家跃
|
DZ0102003
| 高分子化学与合成●
| 48/3
| √
|
| 吴蓁
|
DZ0102010
| 金属塑性加工工艺●
| 32/2
|
| √
| 徐春
|
DZ0102011
| 现代测试方法★
| 48/3
| √
|
| 陈惠芬
|
非
学
位
课
| 专
业
选
修
课
| NX0102002
| 纳米技术●
| 48/3
| √
|
| 金鸣林
|
≥14学分
|
NX0102003
| 材料失效分析与寿命评估●
| 48/3
|
| √
| 张骋
|
NX0102013
| 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 32/2
| √
|
| 常程康
|
NX0102005
| 金属材料物理化学●
| 32/2
| √
|
| 陈建斌
|
NX0102006
| 传输原理●
| 32/2
| √
|
| 孙亚琴
|
NX0102007
| 有限元与数值模拟●
| 32/2
| √
|
| 陈建斌
|
NX0102113
| 功能高分子●
| 32/2
|
| √
| 贾润萍
|
NX0102114
| 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
| 32/2
|
| √
| 张英强
|
NX0102115
| 生物医用材料●
| 32/2
|
| √
| 单晓茜
|
NX0102019
| 发光材料●
| 32/2
| √
|
| 申慧
|
NX0102015
| 材料先进工艺●
| 32/2
| √
|
| 杜永
|
NX0102018
| 粉体科学与技术●
| 32/2
| √
|
| 赵喆
|
NX0102016
| 热电材料与器件●
| 32/2
|
| √
| 杜永
|
NX0102020
| 建筑材料
| 32/2
| √
|
| 吴蓁
|
NX0102021
| 建筑节能材料
| 32/2
|
| √
| 常程康
|
必 修
环 节
| B0102001
| 学术讲座和学术沙龙★
| 2学分
|
|
|
| ≥20次(在读期间累计)
|
B0102003
| 开题报告
| 1学分
| 第三学期
|
|
|
注:★课程为必修课,●为选修课。
五、开题报告
为保证论文质量,研究生入学第三学期应进行开题报告。硕士生应首先把握学科发展前沿,围绕课题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实际调查,写好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并在硕士点导师组统一安排的开题报告会上作公开报告、答辩,经审核通过者获的必修环节对应的1学分,然后才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
六、中期考核
为保证研究生质量,在入学后第四学期末之前进行中期考核。由导师组成的研究生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论文进展情况以及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本着公正、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生作出评价,评定成绩,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所有学生进入第三个学期起,必须完成至少一次学术沙龙报告,作为中期考核的必要条件。对没有参加学术沙龙的学生,中期考核视为不合格。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具体体现,是硕士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1. 基本要求
(1) 硕士生应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做好选题工作,选题应在本学科或交叉学科范
围内,选择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问题,或在学术上有一定理论价值的课题。
(2) 从事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少于1.5年。
(3)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4) 学位论文进行过程中,硕士生应至少向导师组作一次论文中期进展汇报,接受导师组对论文工作的阶段性检查和指导。
(5) 学位论文要求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精确、数据可靠、言简意赅、图表清晰、层次分明、格式规范,能体现硕士生坚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
(6)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具体格式参照《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
格式的统一要求》。
(7) 硕士研究生除完成学位论文外,按照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授予学位规定发
表论文或专利。
2. 论文内容
(1) 综述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国内外研究动态,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途径,提出论文的创新性。
(2) 说明采用的实验方法、试验装置和计算方法,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讨论。
(3) 对所得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看法和建议。
(4) 给出所有的公式、计算程序说明、列出必要的原始数据以及所引用的文献资料。
3. 论文答辩
凡通过课程学习、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的硕士生,经导师及导师组审核,认为论文符合答辩要求的,可以组织论文评审答辩,规定程序按《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八、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的申请与授予工作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及《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学位授予补充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