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
为进一步创新志愿服务类型和载体,拓宽志愿服务领域,推进上海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工作在服务内容、运营模式、育人方式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形成高校志愿服务育人的新模式,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决定开展2013年度上海高校创新性志愿服务育人项目评选活动。现将该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1、主办单位: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上海市教委
2、承办单位:上海高校志愿服务育人联盟(筹)
二、参评对象
凡在各高校文明办、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或指导下,拟通过开展创新性志愿服务项目实现育人目标的机构或团队均可申报。
三、评选目标
1、发现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带动上海高校志愿服务育人领域整体发展;
2、拓展志愿服务载体,培育优秀的长期志愿服务岗位;
3、吸引各高校志愿者管理机构、志愿者团队等志愿服务力量融入上海高校志愿服务育人体系;
4、探索一整套项目支持机制、管理流程以及评估体系,提高上海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工作的社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四、评选成果
1、落地并实施15个优秀的高校志愿服务育人项目;
2、培育15个优秀的上海高校志愿服务育人团队;
3、探索出一套高校志愿服务育人项目的管理、支持、评估制度;
4、探索出一套高校志愿服务育人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的能力建设课程。
五、评选标准
1、创新性:项目需要填补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空白,开创新的高校志愿服务类型和领域;
2、育人性:项目彰显志愿服务育人的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特长和高校科技、文化及人才优势,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实现育人目标;
3、针对性:项目切合社会需求和育人需求,与市民的需求有较高的匹配度,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
4、合理性:项目设计描述清楚,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5、可持续性:项目能够提供一定数量的长期志愿服务岗位,易于推广;
6、可评估性:项目需要依照要求,建立清晰、规范、科学的绩效评估标准;
7、团队能力:项目团队拥有实施项目活动所需要的相关经验,人员配置科学合理;
8、管理能力:项目管理科学,服务岗位设置简便易行,项目实施过程公开透明;
9、支持能力:志愿者经过专业培训,建有长效志愿者激励机制。
六、项目资助与项目支持
本次评选共产生上海高校创新性志愿服务项目总计15个,这些项目可以获得以下资助与支持:
1、获得创新项目经费,用于支持该项目的运作实施。项目分为“上海高校创新性志愿服务育人重点项目”(5项)和“上海高校创新性志愿服务育人项目”(10项)。其中,重点项目资助经费为20000元,其它项目资助经费为10000元;
2、免费参与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办和上海高校志愿服务育人联盟(筹)开展的志愿项目管理与评估专题培训;
3、获得上海市志愿者协会、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文明办和上海高校志愿服务育人联盟(筹)等部门提供的社工、法律、会计等专业咨询服务以及配套支持;
4、可在上海志愿者网站、上海教育新闻网、上海教育文明在线等媒体上优先宣传,获得优先向相关基金会、相关评选推荐的机会。
七、评选流程
1、宣传发动(2013年11月)
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对项目进行广泛发动、充分动员,通过各高校文明办、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志愿者协会、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社团等参加活动。
2、项目征集(
各高校进行初评后,以学校为单位,于
3、项目评选(2013年12月中旬)
由评委会依照初评标准对初赛项目进行评审,选出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志愿服务育人项目30项。
30个入围初选的项目以团队展示的方式进行复选,由评委会结合申报材料,依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最终选出15个中标项目。
4、项目落地与媒体宣传(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
15个中标项目团队分别与志愿服务需求单位进行对接,并完成落地。
项目落地后,将15个创新性志愿服务项目在上海各类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进行宣传发布。
5、专项培训(2014年3月-4月)
开展项目实施、项目管理、项目评估以及资金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6、项目终期考核与总结表彰(2014年5月-6月)
项目完成后,提交项目总结,并提供调研报告、活动照片、视频等支撑材料,由专家组对各项目进行评审验收。项目验收后,联盟编写《上海高校创新性志愿服务育人项目成果汇编》,并进行宣传和表彰。
八、我校征集项目工作安排
(1)我校项目征集时间为
(2)项目申报需提交项目报名表、自评表和项目策划书。项目策划书应包括项目的概述、团队介绍、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工作目标与思路、前期准备情况等几个方面。
(3)各学院将申报材料电子版通过OA发送至团委梁萍,邮件主题格式为:学院简称+创新性志愿服务育人项目申报。
党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委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