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制度

内容搜索

标题
分类
发布时间
发布单位
索取号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索取号:G022-0104002-2021-2422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完善教师分类发展政策体系,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引领,实现教师个性化培养,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和育人水平,结合学校师资队伍发展实际,制定《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二、总体目标

“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创新发展、完善机制,分类培养、科学评价”为根本原则,坚持“人人皆有发展计划,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遵循教师专业发展规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将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完善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强化教师身份认同意识,培育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大学提供高质量的人才保障。

三、主要任务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队伍持续优化发展。

以涵育高尚师德作为教师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和改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校总体发展目标为方向,以学科专业发展为基础,引导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将个人的发展目标融入学校事业发展之中,使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与学校总体目标同向同行。 

2.制定分类培养方案,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教师队伍核心竞争力。

充分调研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分类别、分层次引导教师制定并实施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完善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管理保障和教师研修,全面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支持体系。改革优化教师发展工程的过程管理、考评办法、激励机制等,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服务水平和综合管理素质,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3.完善服务支持体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

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管理保障、教师研修四个维度系统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支持体系,形成系统的教师分类发展保障措施,满足教师个性化培养需求,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支“会”教学、“强”科研、“善”管理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队伍。

四、重点举措

1.政策引导,培育学术领军人才

加强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和学术带头人培育的政策引导,在人才引进、团队建设、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持续做好校聘岗教授(团队)的遴选、考核、激励工作,启动学科领军人才计划,在团队建设、经费支持、绩效奖励等方面给予进一步支持。

2.厚植沃土,加强中青年骨干培养

加大对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在进修培训、项目申报、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继续实施校聘教授、副教授制度,适时启动校聘研究员、副研究员岗位遴选,实施拔尖人才计划,培养一批师德高尚、理念先进、能力突出的教学科研骨干人才。

3.选苗育才,做好青年教师发展引导

持续做好青年教师岗前培训、校本研修等工作。帮助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观、价值观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掌握大学课堂教学的基本逻辑和方法,具备站稳讲台上好课的基本功。引导青年教师熟悉高校科研运行体系,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观,养成积极主动的科研意识和勇攀高峰的科研习惯,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分类发展,人人皆有出彩机会

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及教师分类发展需求,将教师岗位类别设置为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和科研为主型,制定相应的职称晋升、聘任及考评办法,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及发展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类别。依据教师的岗位类别及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在教学、科研、访学、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侧重性支持。

五、支持保障

1.组织机构

搭建学校、学院(部)、教师个人三级联动的组织体系。

学校层面,党委教师工作部统筹学校资源,牵头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发挥指导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依托教务处成立教师教学指导分中心、依托科研院成立教师科研指导分中心、依托研究生院成立研究生导师发展指导分中心、依托教师发展中心成立教师进修培训分中心,统筹管理学校所有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院(部)层面,成立教师发展指导办公室,管理系部和教研室,上传下达,指导、协调与组织教师开展专业培训与发展。

教师个人层面,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学校及学院(部)的共同引导下,积极进取,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

2.制度建设

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为基础,不断完善学校现有的教师发展培养计划、保障制度和激励措施。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将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纳入学校教学和科研项目、人才计划、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等支持计划的申报条件,优先满足有明确规划的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科研素养提升、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博士进修、国内外访学、产学研践习、“双师”能力培养、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各类岗位学习及培训等各方面的具体需求,从制度上保障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帮助教师实现长远和完整的发展。

各学院(部)要制定和完善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教师发展评价制度,指导系所、教研室创建教师学习型组织,引领青年教师开展实践性学习,让新教师迅速成长、获得更快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3.管理保障

依托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院、研究生院、学科办等部门开展各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在全校范围内统一筹划、协调、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发展。各学院(部)要发挥自主能动性,分级管理,做好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科研工作与专业发展的良好结合。

教务处依托校内各类课程建设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支持计划,举办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活动满足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需求;科研院做好中青年教师科技人才发展基金项目、协同创新基金项目等计划,支持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研究生院、学科办依托学科建设、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等支持教师团队建设和个人发展;人事处分层分类实施校内人才计划,充分满足不同类别教师发展需求和工作积极性,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发展中心依托“教师专业发展新工程”、“双师型教师能力培养计划”等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育人水平。鼓励各学院(部)设立院内教学、科研支持项目,多形式支持教师的发展。

4.教师研修

教师发展中心针对教师发展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常规培训指导,引导全校教师广泛参加,树立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理念。依托党委宣传部、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院、研究生院、各学院(部)等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学术规范、学术研究能力、国际视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创新专业发展培训形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激发教师个体在专业发展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各学院(部)将教师个人参加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的具体要求作为岗位职责纳入聘期管理和年度考核,让培训学习成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新入职青年教师必须参加教师岗前培训,专任教师每年应参加不少于10学时的专业发展常规性培训活动或在线学习。

六、组织实施

1.实施要求

学校全面加强管理和指导,提供相应经费支持,建立规划督查制度,营造良好环境,激发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各学院(部)根据学科专业的发展规划要求,明确每位教师的科研发展方向及课程教学要求,及时引导和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和团队培养作用,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创造条件。

2.实施步骤

1)明晰目标。教师多渠道了解学校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熟悉学院(部)、学科、专业发展目标及其对教师个人的具体要求。

2)现状分析。对照学院(部)、专业、学科发展需求,梳理个人的专业背景及科研、教学能力,多方面做好自我现状及发展的优劣势分析,明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3)发展计划。基于对内外部环境的认知,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角度,制订个人的专业发展规划,明确未来3-5年的教学科研总目标,制订个人学习进修、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计划。依照个人专业发展的总目标,分解到年度计划,细化到具体指标,制订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

4)院部审核。院(部)评估教师个人的自我认知和定位是否准确,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学校学科专业的发展目标,规划内容是否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做出规划实施的前景分析,并及时与教师本人进行沟通。

5)动态调整。在发展规划执行过程中,教师根据本人专业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和院(部)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适时对自身专业发展规划进行阶段性的评价,在院(部)指导下做出必要的调整。阶段性评价和调整一般以两年为一个周期,使专业发展规划更趋科学化,更好的促进院(部)与教师共同发展。

3.管理考评

将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制定实施和学校学院(部)的常规工作有机结合,助力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学校学院(部)在教师的聘任、工作安排、培训进修、职称晋升、岗位调整、项目申报等各方面工作均应考虑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同时,院(部)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考评制度,将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列入聘期管理和年度考核之中。